佛教的環保觀  

~ 星雲大師開示之菁華語錄彙編
 

由於我們的貪婪和不重視環保,違反自然循環的準則,使得地球千瘡百孔,嚴重生病。如造成水庫及河川淤積大量泥沙;許多珍奇動物面臨絕種的危機;地層下陷;空氣、水質、大地的污染。而森林的濫伐、焚燒,和燃燒木炭、柴油、天然氣、汽油等所釋放的大量二氧化碳,更促成溫室效應。這些年全球大幅的持續乾旱、水災、熱浪、超級颶風之自然災害,都是因為溫室氣體增生,全球溫暖化而導致的。
 

現在環保問題,已經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,環保問題已經成為普世的、全人類的一個重要問題。我們應該警覺:「地球是不是已病入膏肓?」平時我們的身體有病就要找醫生;我們的地球生病了,也要關心它、挽救它,要為地球醫療,這是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的責任。

         二十一世紀是環保的世紀。全球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造成的危機,已經開始威脅人類的健康。環保是對於地球的愛護,沒有地球,人類就難以生存,因此提倡環保,首重愛護地球。一九九二年,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「全球氣候變遷會議」,主要就是為了搶救地球,達成保護動物、植物等各種自然資源的協議。國際環保界因此高喊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」,希望喚起人們對地球的關心。
 

從佛教的觀點視之,凡是能動的、活的、有用的,都有其生命與存在的價值。山有生命,水有生命,天地、日月、星辰,乃至一切萬物都有生命。像衣服、桌子、椅子,我們愛護它,可以使用十年、二十年,不愛護它,可能二、三個月就會破壞了。同樣的,自然生態也要靠我們的愛護,它的生命力才會久長。 
 

佛教的環保思想,起源於釋迦牟尼佛對「緣起」的覺悟,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建立於緣起相互依存的關係中。例如在生活中,我們離不開陽光、空氣、水等資源。我覺得佛教是一個很有環保意識的宗教,佛教主張,不僅對人要有愛心,對山河大地也要愛護,所謂「大地眾生,皆有佛性」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。佛經裡記載,有一位菩薩,他每丟一張紙,深怕污染了大地;每講一句話,怕驚醒了大地;每走一步路,怕踩痛了大地,我覺得這其實就是一種環保的意識,值得全民學習。
 

目前的世界,因資用快速的膨脹發展,人們以無限制的時間、體力,投入社會財源的開發,享有物質,然後大量的浪費物質。這股物欲擁有的旋風,把人性物化了,生存也不再那麼快樂,死亡也不再那麼莊嚴,變成了以物為本的世間。過去千百年來,物質普遍的缺乏,人類慨嘆生活不易;今日人類擁有超過所需的物質,而人類更加慨嘆生存艱難。因為擁有了物質的財富,相對的卻失去了精神上的富足。由於心靈的貧乏、空虛,使人隨便的生活,任意的殺戮,好比速食食品一樣,談不上美味,但是因為可以立即取得,所以也可以輕易的廢棄。二十世紀末,人類已經走到違反自然的時代。
 

在的新世紀,人類必須重新省思,重新出發。地球受到遍體鱗傷的損害,人類又將如何生存?如何解決環保、生態失衡的問題?首先要使全人類覺醒:「地球是我們的家!」維護地球的完整,人類才有身心健康的未來。
 

人類的覺醒,要從惜福、惜緣、惜物、惜生做起。心靈環保要靠大家淨化自己的貪、瞋、癡三毒;地球的環保,比方自然界的保育、空氣的淨化、水源的清潔、噪音的防止、垃圾的處理及輻射的防止等,則須靠大眾的力量來共同維護。每個人做好心靈環保,從自己「身心淨化」中建設「淨土」,之後再把淨土落實在人間,才是最好的社會環保。諸如:實踐眼耳鼻舌身的淨土:眼露慈光、誠懇傾聽、常說愛語、對人關懷、鼓勵慰勉、隨手幫助等,就是六根的淨土。實踐行住坐臥的淨土:舉止端莊、行儀穩重、起居有時、進退有據,一切合乎律儀,就是行住坐臥的淨土。實踐人際間和諧的淨土:與人交往,熱忱主動,講話幽默,待人有禮,常存體諒,心懷感恩,人際和諧,當下淨土就在人我之間。實踐居家環境的淨土:居家環境,保持寧靜、整潔,懂得布置、美化,就是居家的淨土。實踐思想見解上的淨土:積極樂觀,凡事往好處想,不偏激、不消極、不悲觀,具正知正見,常想真善美的好人、好事,如此自能從思想上建立淨土。
 

總之,只要人人心中有佛,聽到的都是佛的聲音;心中有佛,說的話都是佛的語言;心中有佛,所做的都是慈悲的事情。那麼,即使生長在污濁的娑婆世界,只要人人能做好心靈環保,人間淨土即能現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人間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